輕微的疝氣可能看不到突起物,只有輕微刺痛或膨脹感。不過隨著疝氣嚴重可能逐漸出現明顯的凸起腫塊,躺平時會消失。更嚴重的腫塊可能會非常疼痛,而且病患無法把疝氣推回腹腔(嵌閉性或絞勒性疝氣)。(請參考「腹股溝處症狀以及可能疾病、相關疾病」)
最常見的為「腹股溝疝氣」。主要常見症狀是鼠蹊部或陰囊突起,摸起來像圓圓的一個腫塊。
主要是因為組織或器官從腹股溝結構的弱點突出,腫塊可能在舉重物、咳嗽、彎腰、用力、大笑後突然出現,也有可能經過好幾個星期或好幾個月才形成。有的疝氣會有疼痛或鼓脹感,平躺時會縮回正常,站立或用力時又鼓起,但有的就算出現腫塊也不痛。有時病患剛起床時還不會腹股溝鼓起,一直到下午或工作較疲累時,才會出現腹股溝疝氣症狀。
當病患躺平或輕輕將疝氣推回時能讓腫塊消失,屬於「可回復性疝氣」。這種疝氣不會立即造成健康危險。
當病患的疝氣,因腸子等脫墜器官卡住或沾黏,在病患平躺時無法將腫塊推平回復,就會演變成「難復性疝氣」。
脫垂器官如果體積逐漸增加而造成疼痛,疝氣裂孔愈來愈大,脫垂器官組織愈來愈多,則病情日益複雜,併發症愈來愈多,例如腸沾黏、大腸滑脫、睪丸長期因疝氣器官壓迫或沾黏而萎縮、卵巢沾黏在疝氣袋而慢性萎縮等。這種疝氣通常會有遲續的不適感,患者因習慣身體的「疝氣狀態」,而忽略了就醫的重要性,殊不知,疝氣併發症正逐步的累積變化。所以,「難復性疝氣」的狀態,需要儘早就醫手術。
若因為突然的用力,而使脫疝器官組織突墜過多,造成所謂的「嵌頓式疝氣」:即疝氣器官組織在腹壁缺口的血液供應被勒壓阻斷,血液無法透過循環將氧氣輸送到組織,造成移位器官的缺血性壞死,有生命危險,這時就要馬上進行治療或手術。
台北:台北市大安區建國南路二段276號7樓(書田診所)
台中:台中市梧棲區臺灣大道八段699號(童綜合醫院)
國內 0800-580-137
海外 +886 912245137
E-Mail: service@joshua-healthcare.com
本網站(Joshuahernia.com)及其所有內容,包括但不限於文本、圖片、音訊、視訊、下載的材料以及網站設計,均為 林鼎淯醫師 的專有權,並受到國際版權法和智慧財產權法的保護。版權 © 林鼎淯醫師 保留所有權利。
未經林鼎淯醫師事先書面同意,任何人不得重製、改作、複製、轉載、引用、連結、下載、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全部或部分內容,包括商業用途或公眾領域。此限制同樣適用於 Joshuahernia.com 的商標、服務標記、名稱、網域名稱及其他獨特品牌特徵。
我們保留追究任何未經授權或侵犯我們權益的使用行為,包括但不限於法律訴訟。如果發現有任何人士或組織有任何形式的抄襲、非法分發或其他侵犯我們智慧財產權的行為,我們將立即採取法律行動。
若有任何人士或組織有意使用本網站的任何內容,請先透過我們的聯絡方式與我們取得書面許可。
尊重智慧財產權,創造公平競爭的網路環境。
如果有任何關於本聲明的問題,請與我們聯繫。
Copyright © 2024 林鼎淯醫師